在 Scrum Guide 中提到了 Scrum 有三種產出物(Artifacts),分別為『產品待辦清單』(Product Backlog)、『衝刺待辦清單』(Sprint Backlog)、『產品增量』(Increment)。這三種產出物出現的時間分別在『衝刺前』需要從『產品待辦清單』挑出優先級高的工作項目、『衝刺中』需要透過『衝刺待辦清單』來完成『衝刺目標』(Sprint Goal)、『衝刺後』需要在『衝刺檢視會議』(Sprint Review Meeting)確認『產品增量』(Increment)是否完成。
產品待辦清單(Product Backlog)
決策總有目的性,不管終極目標是『商業價值』、『組織成長』還是『個人利益』,圍繞這個目標的相關做法就可以形成『產品路線圖』,在 Scrum 中稱之為『產品待辦清單』,這可能是三個月、半年,還是一年的計畫。
相關說明可以參考【文思不藏私】 敏捷小班~Scrum 產品待辦清單
衝刺待辦清單(Sprint Backlog)
在『產品待辦清單』中具較高優先級的工作項目經過『產品精煉會議』對工作項目細節、流程、限制、範圍的討論後,就會進到該次『衝刺』要進行的『衝刺待辦清單』(Sprint Backlog)。
舉例說明,在『產品待辦清單』有一個工作項目是『提供會員集點』,首先會確認『會員集點』這需求明確了嗎?經過討論後,發現『會員集點』這工作項目太大了,需要拆分為『集點規則』、『查詢集點』、『兌換集點』三個工作項目。重新排定優先後,確認這次『衝刺』要先進行『集點規則』實作,哪些行為可以集點,哪些身份可以集點,後端需要實作資料庫與 API,前端需要在會員頁面呈現,進行相關行為時會跳出提示訊息,每天最多可以集點上限。
討論完成後,在『衝刺計畫會議』(Sprint Planning Meeting)中團隊也確認這個工作項目會在當下的『衝刺』(Sprint)進行。可進行的標準包含了細節是否夠明確、開發時間是否足夠、相關資源是否完整,也就是『準備就緒』(Definition of Ready),然後才會進到『產品待辦清單』中。
產品增量(Increment)
簡單來說『產品增量』(Product Increment)就是在『衝刺』(Sprint)中完成的『衝刺待辦清單工作項目』(Sprint Backlog Items),這些工作項目可能在『衝刺檢視會議』(Sprint Review Meeting)中發現有些『已經完成』(Done)、有些『還在進行中』(In-Progress)、有些『尚未開始』(To Do)。而『產品增量』的定義是指這些工作項目中『產品負責人』與『開發團隊』一起驗證滿足『驗收條件』(Acceptance Criteria)與『完成的定義』(Definition of Done)的『已完成』可以產生產品價值的部分。
原文請參考:【文思不藏私】 敏捷小班~Scrum 產出物